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3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25 13:23: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3 专题三(3份)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3 专题三 1 高考体验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3 专题三 2 技法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3 专题三 2 技法突破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修身处世德为要,治国齐家几卷书
  《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故本专题先从熟悉考情入手,把握备考方向,再从考查的常见题型讲起,对语境提示默写类、语言概括理解类、话语分析评价类、话题分析评价类、文学欣赏式评析类等考查形式进行逐点突破。然后是重难突破,对文化经典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归纳、梳理。本专题特别提供传统文化经典相关链接,为考生提供相关积累。
  1.(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 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夫子自道”是宾语前置句,即“夫子道自”,意思是“先生在说自己”。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他说“夫子自道”,不是真的认同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评价,而是认为孔子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仁者”“知者”“勇者”,“我无能”是孔子谦虚的说法。
  答案: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第一则材料立足于孔子对“仁者”的认识,孔子认为“仁者”不忧,是因为“仁者”胸怀天下,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不忧虑自己的人生,能乐天知命。孟子认为,尧在没有发现舜之前很忧虑,舜在没有发现禹和皋陶之前很忧虑,这是因为他们二人之前没有发现贤才,没有找到能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继承者而担忧。尧、舜是为天下而担忧,而不是为自己。
  答案: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
  ……
  逐点突破 多种类型材料的分析
  一、语境提示默写类
  自从开设了《〈论语〉选读》课以后,有关《论语》的考试自在情理之中了,这部分需要积累记忆,尤其要注意对考试大纲规定背诵的部分的掌握。2013年浙江卷出现了与《论语》相关的情景默写,作答需联系材料中的“箪食瓢饮” “衣敝缊袍”,并结合《君子之风》一章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句意。
  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两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朱熹《与范直阁书》)
  思路导引:                                    
  解析:本题考查对《与范直阁书》和《论语》语句的理解能力,该题还涉及背诵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与范直阁书》中所选语句的内涵,扣住“忠恕”和“推己及人”,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即可。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中前一句是说人应宽恕待人,后一句是说人应仁爱豁达,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是实行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同时也可以参省自我,知明而行无过。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如果都能做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则会和谐很多。 
  品德高尚的人对于忠恕的理解就在于尽自己之心为忠,以己推人为恕,这是比较合时宜的。
  二、语言概括理解类
  《论语》里许多言语慢慢进入到人们生活中,形成了成语。有些就属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考查的范围,这类考查以识记为主。还有一些词语,在《论语》中有特定的含义,需要结合文本进行正确理解。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2)题。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请写出这一章所包含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患得之”一句有脱文,应该是“患不得之”。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思路导引: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和“患得之”的理解。由“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可得“患得患失”,由“无所不至”直接提取成语即可。对于“患得之”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一般要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自己的理由进行分析。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子谓公冶长:“可妻①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
  (《论语•公冶长》)
  【注】 ①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②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③子:这里指女儿。
  1.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_______ 的态度。(2分)
  答案: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意思相近即可)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4分)
  答:                                    
  答案:①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②细察言行、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③“观过,斯知仁矣”(了解一个人的“过错”,就可知他是否具有仁德了),因为“过错”有真假、大小和主客观原因之分,如公冶长虽被囚,却可能是被人冤枉。④全面辩证地考察,如冉求虽然是贤弟子,但也有犯错的时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
  3.《礼记•曲礼上》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________(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________(人名)的高度评价。(2分)
  答案:孔子 颜回
  4.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这样改好在哪里?(4分)
  答:                                    
  答案:①句式和结构上与下文“富而好礼”构成前后照应;②内容上使“乐”直接指向“道”,更能体现孔子对儒家之道的执着追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6分)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