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唐雎不辱使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30 8:47: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经过一番慷慨陈辞, 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一个拒绝回答 ,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天下缟素
  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请广于君
  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
  3. 一词多义
  (1)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                     ____________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                       ____________
  ③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
  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
  (2)怒: ①天子之怒F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