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四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5/10 8:5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950字。

  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的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行为—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人格—行为—满足—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B.人性具有隐蔽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C.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作为等因素构成人生境界,形成人格,表明人已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D.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的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自为性和社会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张冠李戴,由第二段可知,应将“人性”改为“人格”。B项,“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说法绝对,原文第三段末尾为“可以现实化为人格”。C项,原文第二段为“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由此可知,人格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由这些因素“构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入,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就是美好人生的观点。
  B.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论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阐明了两者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C.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D.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作为等是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
  B.好人格,好作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可让人生变得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体现出不尽相同的潜质。
  D.虽然人格是后天形成的,但它的逐渐形成体现着人类的文明进化过程,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