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联考作文写作指导(4份)
- 资源简介:
2021高三联考作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勇于放下-活得自在”原题及优秀范文.docx
2021高三联考作文“立德与树人”原题及优秀范文.docx
2021高三联考作文“强国从体育课开始”原题及优秀范文.docx
2021高三联考作文“朱光潜三此主义”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docx
2021高三联考作文“立德与树人”原题及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百行以德为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有着尊重道德的文化传统。然而在今天,我们听到“缺德”这个词的频率要比赞美德行的词的频率高。“德“仿佛成了教科书上干枯的文字,成了离人们很遥远的历史中的印象。理想社会也应是道德社会,我们不能让道德与我们渐行渐远。关于坚守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你是怎么看的?
学校召开一次立德与树人报告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学校召开一次立德与树人报告会,请你写一篇倡议书。
学校举办一次立德与树人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征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立德树人,吾辈自强国自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和是:《立德树人并举,我辈自强国盛》。
当家长教育孩子只顾好好学习,要学“聪明一点,教室内便多了一份宁静,世间却多了一份冷漠;当家长教育孩子到外面要讲道德,少几个看热闹的人群,多几双援手时,你是否觉得自己真的进步许多。因为你听从父母建言,尊重别人,德来了人,自然做好了。
……
2021高三联考作文“强国从体育课开始”原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业压力下,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自习课的现象时而发生害怕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前段时间热播的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字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这类现象在生活中数见不鲜。
对上述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见解?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体育课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命题作文的方式呈现,带有任务驱动作文的特点。题目由材料和副标题组成,考生需认真解读副标题,结合所给材料确定立意。
【审题】本题要求以“体育课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考生还需要拟出正标题,一般情况下,正标题是文章中心或主旨,副标题有对正标题加以解释说明的作用,能够明确并且完善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本题给出的副标题是“体育课之我见”,也就是要
……
2021高三联考作文“勇于放下 活得自在”原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事。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为了很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读后,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讲放下什么与放下后的收获和意义。放下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越放下,越自在”是一种顿悟后的豁然开朗。还需要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需要懂得珍惜现在,多些成熟,少些烦恼。放下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若总是把不如意的事记在心里,只会自己更加地不开心。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
……
2021高三联考作文“朱光潜三此主义”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01押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光潜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看到有些青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味烦闷、消沉, 提倡奉行“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请写一篇文章,对朱光潜的观点加以评说。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2名师解题
材料显示,朱光潜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强调青年要有担当,做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事,不推诿给别人。意在考察考生是否认清社会现实,具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感。
“此时”强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作为21世纪的青年,此时的应该做并能做的就是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