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0930字。
重庆市部分区县2006级高考模拟试卷(4月)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葱茏 倥偬 有冲劲儿 忧心忡忡
B囹圄 菱角 棱角分明 高屋建瓴
C差劲 诧异 刹那之间 姹紫嫣红
D诤友 症结 怔了半天 挣断锁链
C全部读chà (A.分别读cōng、zǒng、chòng、chōng;a“棱”读léng,其余读líng;n“症”读zhēng,其余读z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扯淡 锄奸 大杂烩 大器晚成
B.销赃 翔实 头柱香 不瘟不火
C.拢络 伸张 一滩水 虎视眈眈
D.嬉笑 陶冶 蒸馏水 陪礼道歉
A(a头炷香;C笼络、一摊水;n赔礼道歉)
3.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亲多年在乡镇机关任职,因此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乡间 。
②尽忠重义备受国人推崇,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 成中华民族的忠义精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③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穆旦的诗成为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 ,而穆旦作为最杰出的汉语诗人之一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讨论。
A.度过 凝集 焦点
B.渡过 凝集 热点
C. 渡过 凝结 焦点
D. 度过 凝结 热点
D(①“度”和“渡”都有过、通过的意思,但“度”多指时间上的度过,“渡”则侧重指通过江河湖海等水面,有时还用来比喻通过某种困难境地。该句指时间,所以选“度过”。②“凝集”是聚集、集中的意思,句中没有由散到聚的意思,所以不合语意。“凝结”指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句中用的是比喻义。③“焦点”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不合句意。“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用在此处指穆旦由不被注意到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蛙扔掉尾巴才几天,就不认识蝌蚪了,数落蝌蚪尾大不掉,自己鼓起双眼朝天,大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之气。
B.时下,修建豪华办公楼蔚然成风,许多单位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而其中首屈一指的,非央视莫属。
C. 背景,这是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而外国人却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是背景?其实,说白了,背景就是权力。 .
D.更为精彩的是,他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萨满文化意识,移花接木地应用到实战中,可以说达到了深浅自如、表里和谐的境界。
C(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或道理)。尾大不掉:尾大至转动不灵,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不能指挥控制。首屈一指:弯下手指头计数,弯表示第一,用于褒义。移花接木:比喻巧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关于新疆虎灭绝,罗布人告诉斯文·赫定那是近年来以虎崽的胞衣为食的蚂蚁剧增所致。他一再向罗布人询问原因,有个猎人说,因为成千上万的蚂蚁会围住小虎崽向它发起进攻,直到最后把小虎崽杀死。
对于蚂蚁杀虎的故事,曾数度到塔里木考察的杨镰先生也认为当地人的陈述绝非无中生有。他说,以前在塔里木考察的时候,他曾有意留意这种传说中的蚂蚁。它们比一般的蚂蚁略大一些,颜色奇异,在阳光下有些透明,肚子中间有一嘟噜淤血,它们在丛林中发现死尸或者动物产崽的地方就会蜂拥而至,吞噬死尸的血肉或者动物的羊水,因而许多动物产崽前都会找一个蚂蚁少的地方。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食物链,一个物种的灭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很可能,在19、20世纪之交,塔里木的环境平衡被不明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