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一中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7/29 17:37: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4320字。

  牡一中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是因为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
  C. 在面对宇宙 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从容应对,而不必悲观。
  D. 《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则万事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周易》的价值,然后从四方面分述,层次清晰。
  B. 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逻辑性非常强。
  C. 文章后四段都是先阐释《易》理,然后再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D. 文章引用《周易》等有关论述,可以说是为当今某些问题的解决开具了中华文化的药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之所以被称为光辉的杰作,是因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对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有独特表达。
  B. 《周易》提出 节以制度观启发我们,为使人类有更高的生存质量、更理想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需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C. 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这一思想与《周易》蕴含的阴阳交泰观是相通的。
  D. 中国“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严重违背了《周易》的节以制度观,造成了伤财害民的结果。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 “《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这个地方,不是“不应只顾”,结合全文对于局部和短期利益应该完全 “摈弃”。即一点都不应“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项,因果倒置,应该是 “因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所以”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以“阴阳”统称之;而不是“统称为天地”。综合以上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
  问卷显示,40名高考状元中6位状元来自农村,其余85%的状元均是城镇户口。此外,父亲是公务员的状元占比35%,母亲为公务员的占比22.5%,远超其他职业。
  虽然公务员与教师家庭可能相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