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10份)
- 资源简介: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doc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爱而不贪-常得我美.doc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docx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感知自然需躬行.docx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求真务实-练好真实本领.doc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生考卷-诗和远方.docx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职业规划-人生坐标.docx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docx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懂得节制-成就人生.doc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这盛世-如你所愿.doc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爱而不贪,常得我美
爱而不贪,常得我美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慧根有限,作为一介凡人,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拥有美呢?我想说,爱而不贪,常得我美。
大千世界,美不胜收。艺术大师常能发现常人忽视之美,不只是因他们独具慧眼,更是因他们少了一份贪恋。不过度贪恋功名利禄,才能擦亮慧眼;不过度贪恋世间美物,变占有为保护,才能长久拥有。
为什么我们不能发现触目可及的美?或许是我们步履匆匆,多了份尘俗,少了点情怀;或许我们常常为浮名所役,为功利所累,少了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从容。面对落日,有人高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人低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人悲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笔下或雄浑或苍凉的美景,不是我们不懂发现,而是我们过多地关注脚下,而忽略了诗意和远方。少一份贪恋,多一点淡然,蓦然回首,美就在眼前。
这世间从不缺少美,也不乏识美的慧眼,因受贪念驱使,发现美物,总想占有,结果可能毁了它。
“公园里,花儿开;花儿好看,我不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花儿好看,因一己欢愉,把它摘下,诚然自己可以欣赏到美,但是对其他人呢?对美本身呢?自然界的花是会凋谢,可它凋谢后孕育的是果实,若是折下它来呢?折下花枝,私藏画作,是欣赏美,更是狭隘的占有美、毁掉美。
……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感知自然需躬行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夏夜晚,灯火通明,突然飞来一只大飞蛾,女生尖叫躲闪,男生拿书来驱赶,宁静的教室里喧腾起来。班主任进来,一伸手抓住飞蛾,全班一阵惊呼。班主任说:“瞧你们这点出息,一只飞蛾,至于吓成这样?我们小时候把虫子当玩具,天牛、蚂蚱、蜻蜓、螳螂、蚂蚁、知了、毛毛虫甚至屎壳郎,什么没玩过?你们是被关在笼子里长大的,和大自然太疏远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有三层内容:宁静的教室中一只大飞蛾引发男女生喧腾,全班惊呼班主任手抓飞蛾,当今学生和大自然太疏远了。考生应以此作为引发论点、联想思考的基点。
2.立意限制。材料展示的是班主任(我们)那一代人与青年一代人(你们)与自然的关系,“一只大飞蛾”就让“女生尖叫躲闪,男生拿书来驱赶”,在与班主任“一伸手抓住飞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肯定的是班主任。由果溯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班主任的话便揭示了原因,这是审题立意的重点。审题立意时,考生应侧重这一点进行联想和思考,如果侧重前两句的内容来立意则为跑题。例如:只重第一句,写成“不要大惊小怪,要安静学习”;只重第二句,写成“惊叹班主任的驱虫能力及实践经验”“勇敢面对突发事件”等,均是偏离了材料意图的立意方向。
3.思维限制。“你们是被关在笼子里长大的,和大自然太疏远了。”关键词是“被”与“疏远”。“和大自然太疏远了”不是学生的主观愿望,是“被动的”。因此,考生可思考“被疏远”的原因,而不能单纯批判学生的井底之蛙、闭目塞听等表现。另外,“笼子”有深意,可理解为“应试教育”“被宠爱”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本文可写“与大自然疏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走近、感知、认识自然”的办法。立意时,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一是科技原因,解决办法是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出书斋,亲近大自然;二是自身原因,解决办法是勤于质疑自然现象、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养等;三是学校原因,解决办法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进行,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多亲近、感知大自然等;四是社会原因,解决办法是营造不只重视文凭更重视实践能力的氛围等;五是政策原因,解决办法是国家层面应大力弘扬素质教育,不唯分数论英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亲近、了解、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奥秘等。这些都为
……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这盛世,如你所愿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上,车牌号为2019、1949的阅兵车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注意,网友们纷纷留言:
“1949年是空的,带英雄们看这繁荣昌盛。”
“百年后,中国可好?”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
“2019乘的是勇士,1949乘的是英雄。”
“瞬间哭了!英雄一直都在,这盛世,也将一直会在!70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细节、这些留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你想对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职业,以建设者的视角,给先烈们或某位先烈写一封信,向他们(他)说说你生活在盛世中国的感受和见闻,谈谈你的奋斗与梦想。
要求:展开想象,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一个细节,70周年国庆阅兵车牌号1949和2019引起无数网友注意;第二部分主要呈现网友对此细节的观后留言。将网友的留言和车牌号联系起来看,1949代表的是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2019代表的是盛世中国的建设者。这是引发感触和思考的真实情境,也是审题立意的基础,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这一细节、这些留言”分别指代的是情境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顿号的存在显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这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