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5 20:53:1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左右
在中国文字史中,宋词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显著的特色而独树一帜,在宋词的浩瀚“星河”中,苏东坡又以其豪迈奔放的词风引宋文学走至巅峰。 
  苏轼,一代词师,千古风流。其词寓意深而言至赅,炼句巧而刻意功。片片阕阕,倾荡磊落,曲奇清旷,如天风海雨,横放直出,风格独具;字里行间,无不显其洒脱、奔昂,寄理至缜,载道至密的特点。至于其词意境,则堪称“掣宇内”而“气轩昂”;“辟幽径”而“释馨香”,常令人流涟忘返,衷肠激荡。然而细细咀嚼,其韵味全归于其“寓意”、“炼句”、“意境”还觉不够。因为许多首苏词都显示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深沉思索后的一种哲理上的归纳,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问题的所在,即苏词与哲理两个貌似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深入地研究这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苏词思想及艺术特色方面的正确评估,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哲理思想发展的踪脉,为研究文学和哲学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同时,对推进语文教学、促进教师研究苏轼作品、提高学生研读古代诗文、尤其更好地理解苏轼作品的深刻蕴涵都具有不小的意义。 
  在我国,苏轼名句几乎家喻户晓,而引其句者亦大都直引他词句中包含的哲理思想。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赠张》)“古今如梦,何似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等句就常常萦绕于人们口头。这就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有着普遍性的。 
  对此,国外专门研究中国古诗人的专家也早有评价: 
  日本研究中国古诗文的汉文学家上野寅次郎先生曾评述:“中国宋代词人苏轼词文之间不管哲理,给人启迪至深。看苏轼,可以窥见中国哲学于宋趄发展之一斑。”(引逢《中国古文献资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处编文,1986年6月本) 
  澳大利亚华裔学者李政迁先生亦曾谈到:“苏东坡字迹间无不饱含哲理味道,无论豪放,无论婉约,细细咀嚼,其哲味甚浓。以至世人常沿用其词句,以启迪同仁,认清世象”(引自《香港国史诗文研究纲要》1984年8月本) 
  然而翻启《中国文学史》苏词的这一特点却被忽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1月出版的第一版本,游国恩等人著的《中国文学史》中,宋词部分的评价是这样写的:它归纳了苏词的三个主要特点: 
  1. 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 
  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 
  2.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