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9张,本课件抓住了“导读”二字,希望能给学生有所提点,在指导过程中又有所收获,贴近学生实际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以<西游记>为例教学设计》
广州16中 梁秋燕 2004、3、16区研讨课
【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在教材的编排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在阅读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与过去的语文教科书相比,在教材中新增加了“名著导读”这样一个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是以往历年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没有过的,其中中国古典名著所占的比例很重,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但翻阅相关的书籍,发现该部分似乎成为了不少师生容易疏忽的崭新环节。因此,教师在“导”环节上作些有益的尝试应该是必须的。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从其他媒体了解了相关的故事内容,因而忽略了对名著文本阅读的回归;有部分学生尝试阅读文本,但碍于没有得当的方法,又或是慑于文言文的语言障碍,因此很容易丧失了阅读的乐趣;至于有极少部分能把原著看下来的学生多是囫囵吞枣,不能品读其中的精妙。因此,开设一堂名著导读课就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兴趣从其他媒体吸引回文本当中。
2、知识目标:以《西游记》为例,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的一些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该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3、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在合作、探讨中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从文本中发现中国古典名著的特点:
1)结构特点:章回体小说
2)写作特点:人物性格鲜明,多姿多彩
2、掌握两点阅读启示:
1)阅目录,理情节
2)析人物,品写法
3、感受《西游记》这本书的自身特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发现中国古典名著的文本特点
2、由这些特点迁移到对阅读方法带来启示的归纳,
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能力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