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90字。
畅言的快乐
——试论在山区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营造对话的氛围
广西昭平中学 曾春晖
内容摘要:在山区高中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要勇于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反思教育习惯,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体会畅言的快乐。
关键词:平等对话、诚待错误、宽待沉默、善待插嘴、赏待创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3年4月版)倡导语文课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目标的实现,阅读过程的完成,阅读质量的高低,最后的落脚点、根本点只能是学生自己。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平等对话”,意在要语文教师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激活文本言语,点燃阅读之火。
无论是当今的社会,还是未来的社会,需要内有真才,外有口才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才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如今,我国正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在山区的普通高中,不能以“春风‘未’度玉门关”的心态静观教改,而应以毫无选择地要适应教育改革、未来社会的要求的心态迎接教改。山区高中的语文教师,面对山区教学的实际,要努力营造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也许比城市的语文教师难,但我们只要分析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善于克服各种不良因素,迎难而上,也能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教改之路。
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孩子,踏着田间小路上学,伴着青山绿水读书,清纯朴实。但受条件的限制,对信息的接受面一般不广,知识的积累一般也不厚。他们不太像城市的孩子,敢想敢说。课堂上,习惯听记不习惯发言。到了高中,进了县城,也是习惯于听记的课堂模式,即使有所思有所悟,也不喜形于“言”。
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山区农村的家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评价一个好孩子的标准是:听话文静学习好。若哪个孩子好动好问好说,则被视作没有规矩不懂事。在天长日久的熏陶中,这种观念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长大后,读高中了,许多孩子仍用这种观念约束自己,评判他人。
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山区,许多乡镇往往只有一所初级中学,由于受经济薄弱的限制,学校的班级设置不多,往往实行大班教学,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许多初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加之教育理念更新缓慢,仍以讲授或问答为主要教学方法。进了高中,学生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课堂的配角。学生只要配合好老师,就行了。
面临种种不利的因素,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既要有清醒的认识,又要有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有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改革的决心。我所在的高中,已被授予“自治区”的“示范性高中”,在教学方式上,更应有改革的举措,才能带动周边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辐射、示范的作用。
去年秋季,我任教高一的语文教学,为了适应教改,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努力营造“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畅言的快乐。下面就我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山区高中的语文教师商榷:
一、输送“平等对话”的理念。进入高中,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此时给学生树立新课堂的理念,是最好的时机。首先,告诉学生课堂是“学堂”。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师生是“共享式”,即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引导众生共进“美餐”,一起品味。其次,告诉学生课堂是“对话的过程”。课堂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