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同教育集团高2018级2020年11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16 17:39: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980字。

  卓同教育集团高2018级2020年11月月考试题
  语   文(10.15)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
  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病的攻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
  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革。
  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的冠状触手与人类细胞ACE2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RNA放置到了细胞核里,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的主观描述,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人一样。”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B. 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
  C. 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素。
  D. 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
  B. 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
  C. 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性。
  D. 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
  B. 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
  C. 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
  D. 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6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