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文素材:“文明码”;景观治理;“工地朗诵”;“诗意生活”;“集中清退研究生”
- 资源简介:
约15240字。
热点作文素材:“文明码”;景观治理;“工地朗诵”;“诗意生活”;“集中清退研究生”
目录:
测试结束,“码”上改的态度值得赞
“文明码”:通向文明的路径不能逾越法的边界
文明码:表面“大数据”实则“伪科学”
量化文明是对文明初衷的背叛
百年桂花巷,街坊为何留不住他们的桂花树
桂花巷里砍桂花,景观治理何以成了破坏?
桂花巷的桂花树观感上好不好看,谁说了算
挂牌示众是老人行窃事件的最差解决方案
“本人同意”不是挂牌示众的挡箭牌
“工地朗诵”是发自劳作生活的光明音符
每个人都有追求“诗意生活”的权利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
多几个角度看待“集中清退研究生”
01
量化文明
测试结束,“码”上改的态度值得赞
《钱江晚报》评论员 项向荣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苏州市的苏城文明码被标注“测试结束”。不久前,苏州在“苏城码”APP(2.0版本)上推出了文明码,称之为全国首创,引发外界热议。苏州文明码在功能介绍中,称可作为警示和惩戒综合文明指数低于下限人员的电子凭证,文明积分等级高的市民将可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这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对此,苏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界之所以对文明码有较大争议,其实是对这个试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以及担心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和道德领域。应当说,苏州此次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利用数字科技将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以致于引发误解。一些网友的看法不无道理。当社会管理如此“精细”,把个人隐私置于放大镜之下,用简单的标准严格管理,是否有违法治精神?法律是社会管理的标准底线,公共政策的出台应当符合法治要求,具备确定性、可预期性、可实现性等基本法治特性。但是,此次苏州文明码的一些规定在这方面似乎欠缺了点。其一,对隐私权的考虑不够。的确,如今健康码通行全国,对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染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不等于说什么事都需要弄个码出来。苏州之前出了个苏城码APP,后来又出了苏康码,如今又来了文明码,数字化是好东西,但在相关的法律没有健全之前,“码”的使用不应过度,大数据是有使用边界的,比如要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其二,文明码的“文明分”设计不够客观。按照设定,没汽车的人文明分会比有汽车的人高,因为他们不需要开车所以不会在开车上被扣分。文明积分高的市民可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有何法律依据?是否有违社会公平?文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应当量化为简单的积分,没有任何一种完美的算法,能给一个人得出是否文明的总结。公共政策理应法治化,可以补全公共政策的漏洞。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在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需要有公共政策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