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2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22 19:36:3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7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
专题01-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2-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3-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4-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5-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6-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7-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8-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9-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0-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1-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2-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3-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4-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5-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6-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7-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8-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19-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20-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docx

  专题01
  【材料作文】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会反思的民族,才会有前途。人们在迎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纷纷写下了这样那样的反思: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知识先于娱乐,理性先于狂热,敬畏先于征服,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世界。”
  “在灾难面前,人类理应结成一个坚实且温暖的命运共同体。”
  “也许这次疫情会改变中国人的集体性格,让浮躁的生活变得清寂而简单:在家里读书、冥思、喝茶、健身、听音乐……。”
  ……
  以上观点哪一条最让你深有感触?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反思?请据你的思考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这是两个方向的思维:学生一方面从整体感知材料到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前面的材料的基础上,考生依据材料来确定立意、思考文章的条理,布局谋篇,阅读和理解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所反映的主题就是文章主旨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审题思路】
  本题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材料要理解透彻,把材料读懂,领会其中内涵,从中分析出立意。“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意思是为众人取来暖的,源不能够半途便他们冻死在风雪中,为前人开路的人,不能在困难中止步。这句话最早出自慕容雪村写于2014年5月的一条微博,原句为:“为众人抱火的,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为世界开辟道路的,不可使他困顿于荆棘”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众人所铭记。“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光荣事迹所传颂,崇高品格拿来学习。
  “知识先于娱乐,理性先于狂热,敬畏先于征服,这是在保护材料02
  -----材料作文之人物形象类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潘”叫潘维廉,是福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就职于厦门大学管理红”教授曾是美国空军一员。因一封传单他对大陆产生兴趣,卖掉美国家产来中国。他不满西方媒体的傲慢,开面包车行走中国4万公里后,被各种“好”打动,决定为她代言。2018年底,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以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然后给领袖写信寄书。
  2019年新年前夕,老潘收到回信,领袖祝贺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宝贵时光献给中国教育事业,并祝他全家“福安”,一生“长乐”。潘教授决心写“更精彩的中国故事”。8月,老潘再次踏上环游中国旅途。从东到西,他看到了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遍布,偏远地区开通高铁;宁夏甘肃等偏僻乡村都融入现代生活,农民手机网上买卖。“中国……完全是自力更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他希望中国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让中国梦成为世界梦!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给“老潘”写一封信,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本题要抓住材料里主人公的美好品质。首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从这一点可以立意:打破国界,助力中国教育事业,值得尊重。从主人公出版新书《我不见外》,以一个外国人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见证了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可以立意:跨越国界,共圆和平之梦。还可以从“他希望中国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让中国梦成为世界梦”,也可以谈“大爱”。所以,关键点要从材料入手,来歌颂正能力。
  立意:
  专题03
  【材料作文】
  (2020??浙江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在张爱玲看来,人生需要有点急于求成的意味。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认为,人生不能急于求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这是一道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作文,写作难度较大的就是这种名言类的材料作文。这则材料提供两句相关名人的名言,请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如果对名言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后果严重。
  因此,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确定立意。读懂名言的内涵是第一步,把握名言的主旨,抓住关键词。例如,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出名要趁早,人生不能急于求成。小小一段话却容纳了两种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细读材料,这则材料为考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材料中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强调了人要为梦想而努力,要抓紧时间确立自己的名声。龙应台认为,人生不能急于求成。人的生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充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金子在发光之前,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一定的沉默、积蓄、磨炼,拥有发光的内涵与底蕴。其实,出名也如此,出名不必趁早。
  总之,他们都强调了时光的珍惜与人生追求。不同点是:张爱玲强调的是要及时;龙应台强调的是人身认识的年龄规律。学生可以选取其中任何一个角度进行作文。
  立意:①成名要趁早;②成名要经过岁月的沉淀;③厚积薄发.④生命有四
  专题11
  -------人物形象类的材料作文
  【点拨】
  在现在高考作文里经常会利用人物形象来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这些人物要么是当代的人物,要么是古代的人物,我们把他们都归纳为人物形象类的材料作文,之所以称之为“人物形象类”,是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是值得人们思索的,对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有所拷问的,是某种人性的代表,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人物形象”而不是“人物”,人物就是一个不一定有灵魂存在的个体。
  作为作文本身而言,从人物形象身上把人物言行举止中所渗透的精神品质剥离开来,提炼出一种思想,作为学生写作的主题,学生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之上,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就是他的作文,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会审视这类材料作文,同一则材料不同的学生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能考察出学生的思想高度,也就是作文的立意;通过提炼出来的立意再进行写作,就是看学生写作能力了。
  【写作题】
  (2019高二上??大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刻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权衡、思考和选择。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专题20
  ——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深度解析
  【主题:语言】
  【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而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文化的语言。”
  ③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说:“要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如果不具备沟通所需的语言能力,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④英国官员约翰??巴罗说:“假如所有的官方文件都用英语书写,那么这里的下一代就会变成英国人。”
  读了以上几则材料,你对学好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语言的力量
  今年《舌尖II》在中国热播,然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很多美国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在它的门户网站上面刊登文章抨击《舌尖上的中国II》说,这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