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背素材:机遇创新篇
- 资源简介:
约13210字。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背素材: 机遇创新篇
张克京:世界上第一双“铁鞋”
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演员黄渤在片中爬旗杆用的脚扣,其实大有渊源,它就是登杆“铁鞋”,是由山东淄博电业局博山工区学员张克京在1960年试制成功的。
“1960年,我刚参加工作一年,看到师傅们爬电杆用的是一种叫‘三角板’的工具,两条绳子系块木板,一步一步倒上去,既危险又费力气,爬一根电杆要20多分钟。”1987年便退休在家的张克京老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就想一定要弄个工具出来,让大家登电杆不再这么累”。
水泥电杆表面光滑,必须解决防滑的问题。电杆下粗上细,必须能自由调节。张克京一次次设计、改进,这双铁鞋慢慢地有了灵活的吸盘,有了能够调节伸缩的钢管,脚扣有了自动松脱功能。爬杆时工人只需动一动脚,铁鞋就能自动收紧或松开。当年年底,这双“铁鞋”就问世了,大受工人欢迎,被称为“克京铁鞋”。上世纪70年代,水电部在淄博专门召开“克京铁鞋”鉴定会,铁鞋开始全国推广,至今无法替代。虽然高空作业平台、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在电力、通信、市政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在地形复杂的现场,工人们仍然在借助“铁鞋”进行攀登作业。
【运用方向】“铁鞋”已经诞生59年了,当年发明它时,张克京24岁,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而“铁鞋”随着时光的流逝,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日后可能会有更加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替代它,但是它背后蕴藏的创新精神,必定能够历久弥新。
本素材还适用于“人才”“机遇”“艺术与生活”等话题。
80后“织男”潘锐彬:让妈妈的情怀再次闪光
2019年10月,80后小伙潘锐彬发布的一则“面条织毛衣”视频,引发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点赞留言:“让我想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潘锐彬从小就有织毛衣的爱好,他的母亲更是织毛衣的高手,但是随着机器织毛衣的普及,手工针织行业渐渐没落。潘锐彬的母亲和她的同伴们一起织毛衣的盛况也深受冲击,一去不返。对此,潘锐彬感到深深的遗憾,他决心做点什么。2010年,原本在一家外企做日语翻译的潘锐彬辞职,创业开网店做手工毛衣。他不仅在网上发布手工织毛衣的教程,还发布类似“面条织毛衣”的趣味视频。现在,潘锐彬不仅成了“网红”,而且还招募了50多位阿姨生产手工毛衣,其中就有当年和母亲一起工作的老员工。这些阿姨们在茶余饭后用潘锐彬设计的款式织毛衣,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又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在央视《开门大吉》的节目现场,潘锐彬提及大家对男人织毛衣的质疑,回应道:“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喜欢,就应用心去做,认真做到最好。”
【运用方向】放弃店卖手工毛衣,还能带领乡亲致富,潘锐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行业的生机与活力,也证明了热爱带来的巨大力量。
本素材还适用于“情怀”“传承”“打破偏见”“热爱”等话题。
章振邦:不断创新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