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北京西城区期末高三语文试题作文:议论文“品德与文化”佳作(6篇)
- 资源简介:
约5520字。
2019.1北京西城区期末语文作文 议论文《品德与文化》佳作(6篇)
文题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有美德。”
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标杆文】
品德与文化
(45分)
跟着眼前的母亲学步。追随长辈是每个生物体经由数十亿年进化来的生存法则。试问,在父亲赌博酗酒,母亲为人不俭,小偷小摸是司空见惯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又怎样才能洗去童年染上的一身污浊?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而每个人亦有将正直的品德传给下一代的义务。出身不同,眼界自有高低,但任何庄稼人都懂得“付出”才有“收获”,“做人要诚信”,与我们口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贫贱不能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幼年时获得的经验与教诲足以使人终身受用,因此父母是授人以品德中最重要的一环。
随着孩子踏入学堂,这才来到了“文化”的范畴,见识到了“手自笔录,计日而还”的艰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呕心沥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我们方才对父母那俗气而有些泥土气味的话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