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福》和《药》看看客现象(探究课)
- 资源简介:
约4990字。
从《祝福》和《药》看看客现象(探究课)
教学目标:1、从《祝福》和《药》中的看客现象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看客现象,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它和鲁迅笔下看客现象的本质区别。
2、训练口头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以“看客现象”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作比较规范的口头作文。
2、引导学生注意现实生活中的看客现象已和鲁迅笔下的看客现象有本质的不同。
教学课型:探究课
教学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鲁迅的《祝福》和《药》,发现两篇小说中都写到看客这种现象。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充当了看客,他们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该怎样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看客现象,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
二、从《祝福》和《药》中选择有关“看客”的片段,进行精读教学。
片段1: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提问:1、在听祥林嫂讲这么悲惨的故事时,周围的人是什么心理?
男人们本想取笑祥林嫂,但一听她的故事,也就“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不再拿她打趣,说明良知未泯,但也仅此而已。
女人们的同情心也算有些,所以还会有眼泪。但她们对“不干不净”的祥林嫂也是很鄙视的。用“还要陪出”眼泪来表现了这同情并非真的同情,很有些装腔作势的味道。
老女人却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剂。
2、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封建礼教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