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
-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中叶嘉莹的“弱德说”侧重于律己,即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关键在先善其身。而梁启超的“群德说”侧重于合群,即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关键在相善其群。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弱德律己,群德合群。“弱德”是基础,“群德”是发展。一个主动修身,一个主动为善。看似矛盾,实则内涵一致。若一个人在内修身,在外又怎会不为善?同理,若行善事,又怎能不是先修身而后为之?
作文内涵挖掘:
弱德——个体道德,自我价值,持正守己,自我操守
群德——公共道德,社会价值,利他为公,主人翁意识
弱德与群德在公德标准上达成一致,都是向善修为。
弱德的极端化后果会导致社会冷漠、信任度降低、集体无意识。
群德的终极效应将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弱德的内涵:弱德是束身寡过、独善其身的本善,是存心修性、修身齐家的私德,是不忮不求、不喜不惑的持守。弱德是向内追寻自我道德律的高标,是以一己之善立世。但是,弱德不能简单等同于遁世无为的利己主义,实则传统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智慧。
弱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三不朽”以“立德”为先、以“立功”、“立言”为后。此处的“德”则侧重私德的修为。古人有一类”高尚不仕“的贤者,在民间享有盛誉。
群德的内涵:群德是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大德,群德是超越一己之私欲推而达到固群、利群、进群的社会效应。群德是子路“长幼之节,不可废;君臣之义,不可废。不仕无义”的木铎金声,群德是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