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9720字。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扫清生字词,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
3、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4、思考“立其诚”对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感受文本的思维逻辑。
【难点】学以致用,思考“修辞立其诚”这一观点对于立身处世启发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感受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中书写真情,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礼记中庸》)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艺论。”
二、检查预习
理解词语
经师: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
曲学阿世: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作者介绍
张岱年(1909年5月–2004年4月24日),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四、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五、解读标题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君子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