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60字。
高202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个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风 张锐锋
①这是一只有着不朽的几何造形的中国北方风箱,它肯定来源于某一古代木匠的精巧设计,其形体之美与合理性得自神的灵感。否则,它为什么在时光里渐渐隐蔽起来?那一年夏天,我回到老家,以斧头砸开锈锁,当那久弃的房屋敞开时,风箱带着满身尘土出现在眼前。
②我看着这一时光的遗物,那被多少双手磨细的握柄,那经历了无数次重复运动的拉杆,它们是一种可靠的生活见证,或者就是生活本身。因为在这原始的风源里滤聚着最简明的生活原理,并使人的生命消耗于其中。厚厚的尘土覆盖着它的一切,然而那最基本的外形仍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尘土是那样细腻,让你想到有一种有足够力量杀死爱的伟大感情。风箱现在是完全静止的,它的风已经窒息在喉咙里,窗外的树叶几乎没有任何响动。这是一个无风的日子,平时那种树叶窸窣的躁动终止于离我很远的一个肃穆时刻,仿佛整个宇宙陷入涅槃的极乐。风在生活之中如此重要,在完全无风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死的恐惧。
③风是没有形体的,可它赋予他物以形状。比如说,大树被刮得晃动不安,小草会弯曲,屋顶的盖瓦发出尖锐的啸声——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生命的激情吗?风止歇的时候,你能说这不是万物所找寻的一个沉思机会吗?
④童年时代,我常常坐在以玉米柔软包叶编织的草墩上,帮着祖母烧火做饭。我以一双小手握紧风箱的握柄,用力抽动拉杆,入风口的活板发出清脆的嘀哒之声,宛如一架走时精确的钟表。这大约是我最初接触到的劳动,它有着音乐的节拍并与万物的循环往复相暗合。风箱的节奏与风的节奏是一致的,风就这样像呼吸一样把自己灌输与渗透到土灶里的火焰底部,使那明亮的火焰不断膨胀和收缩。从灶口射出的火光,把我与我坐着的草墩一齐照彻,我的影子被放大,一直投射到门槛之外,这或许是童话里巨人的原型。北方的铁锅里沸水翻腾,水汽像烟雾一样上升,并在我的头顶盘旋。我从这蒸汽里窥视祖母朦胧的脸形,那一呈现于白发下的幽暗轮廓使人想到人类最初的祖先,因为一切混沌中的都似于创世之初。
⑤祖母说,使点劲儿,饭就要熟了。我便愈加拼力地拉动风箱。风箱的节奏变得短促而粗重,火焰发岀呼呼的响声,我为此感到惊讶:一只长方体的风箱竟然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世界的链环如此巧妙,让那有形的出自无形,无形的又得自有形。我的童年从一开始就坠入了这样奇特的循环:我的手连接着风箱,风箱以风的形式连接着火,火连接着锅,锅连接着水并以蒸汽连接将熟的食物,我的生命又必须接纳这些食物。我要凭藉食物所提供的力量拉动风箱,并且成长。
⑥在这循环之中,成长是唯一多余的滋生物。它构成循环真正的意义,这意味着有意义的东西总是存在于那些看似多余的部分里。生命正是一个圆的光滑边缘的粗糙凸起。光滑是美的,凸起的事物才是悲壮的与不朽的。我以手中的煤铲添加着火焰,使火焰一直向我的生命垒积光亮,在火焰的胀缩之间我得到了成长所必需的韵律。
⑦我的生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一只风箱。我如同那风本身,来自一只长方体构形的密匣。有一次,外面刮着大风,我在屋内帮着祖母拉风箱。土灶里的火舌呈桔黄色,如同剥开的蜜橘渗透着汁液般的晶亮。它从下向上喷吐着,仿佛它来自这间旧房子的神秘基础。它随着我拉动风箱的节奏而跳跃,我感到了一个控制者的欣喜。因为火焰成了我力量的间接证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正在增长中的无形的东西。祖母凑过身子,帮我添一铲煤,欣赏着土灶里耀眼的火苗,对我说:行,比狗强啦。是啦,我已经长大了,并且仍在成长。祖母说我比狗强,那就是说我的能力已超过了某些动物,也就是说,我已从原始的动物之愚里提炼了出来,拥有了人的独特精神!人的自豪竟然从此开始,我的全部基础竟是那被风煽动的火焰所砌筑。
⑧风通过高贵的或卑下的、强悍的或懦弱的、高尚的或低劣的形状显现自身。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兮易水寒,风沙乔木动悲吟,数骑秋尘,一篙寒汐,苍涯绿嶂,楼外冥冥,江皋隐隐,东风睡足交枝,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切竟是风的呈现,它将人世的冷漠、悲苦、虚幻与幸福纠织在自己复杂的锦绣里。它的骨骸永藏于暗处,让你在狂沙吹尽时拭目窥看血泪枯涸的荒野,又让你感到大地之下永埋着一个真理,因而草木在野火之后再度萌发,四季的循环只给平凡的事物以不朽。
(节选自《幽火》,有删改)
文本二:
我想说的是,散文具有与其他文体的一些重要区别。小说是一个被创造的虚拟的生活时空,散文则是艺术地呈现一个已有的生活图形。其中可能也会出现虚构,但这虚构被限制在内心生活和实际生活的真实性框架里。因为所写的生活既然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真实就必须依赖记忆,而记忆并不总是完整的。严格意义上,没有绝对完整的记忆,记忆更多以碎片方式存在。然而,散文叙述中,我们需要将这些碎片粘合、拼接起来,以便还原本真,重获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需要修补残缺的、缺失的部分。这要通过基于经验的想象力,以一定的虚构来推演、衔接、填充和还原记忆中的缺失。散文也有虚构,但它的虚构和小说的虚构有着本质区别。
(节选自张锐锋《文学大坐标上的新散文》)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风箱,赋予它生活的意义,由此引起对风之于生命和自然等更深层意义的思考
B. 火光放大影子,让“我”想到“童话里巨人的原型”,这是童年的真切体验,也充满了飞扬的想象。
C. 作者从“风”“火”变奏中思考世界链环“无形”和“有形”的关系,意在指出人在自然循环中是多余的。
D. 文章结尾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呈现人世种种情状,在更为宽阔久远的文化背景下,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 下列对文本一中与祖母相关的童年回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关于祖母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她留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使“我”从小就理解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B. 蒸汽里祖母“白发下的幽暗轮廓”让“我”想起“人类最初的祖先”,迷蒙混沌的情景是引发这一联想的原因。
C. “祖母说,使点劲儿,饭就要熟了”看似闲笔,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拼力拉动风箱以及对成长的思考。
D. “行,比狗强啦。”祖母的肯定和鼓舞,唤醒“我”作为人的自豪,使“我”获得成长为“人”的独特精神力量。
3. 作者认为“散文具有与其他文体的一些重要区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散文的特点。(4
分)
4. 张锐锋用“回忆童年”的方式在叙述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0 个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5-14 题
(一)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