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上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0/15 15:07: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000字。

  期末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这类病毒原本可能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病毒被引到人身上,与一些人乱杀、乱吃野生动物有关。而事实上,野生动物不仅在营养上没什么优势,吃了还可能致病。“人类历史上夺走近2 500万欧洲人生命的黑死病,祸首就是来自老鼠、旱獭身上的病菌;导致SARS的冠状病毒源自蝙蝠,并以果子狸为中间宿主……”虽然吃的时候烧熟、煮透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但在捕捉、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相关人员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动物活体或冻货,依然有很大的概率被各种细菌、病毒感染。这些野味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一旦携带可传染人的病原体,后果不堪设想。17年前的SARS,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惨痛的教训。
  (摘编自《善待野生动物,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材料二:
  不论细菌还是病毒,都要突破人体的重重防线才能够完成入侵,但人体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有着自己的防护措施和预警机制。
  人类保护自己的方式首先是防御,皮肤和黏膜使人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当有害物质将要侵入人体时,皮肤和黏膜会将外界致病因素阻挡在体外。接下来,黏膜表面和人体内部会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在“巡逻”,防范病原体的入侵。以溶菌酶为例,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流出而使细菌溶解;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结合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当强大的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后,人体的反攻才刚刚开始。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特殊的免疫细胞的分析,人体生产出了可以特异性识别入侵物的抗体,抗体可以让病原体粘连在一起,不再具有入侵性,最终暴露在细胞间的病原菌会被杀灭。但入侵了细胞的病毒是否就安全了呢?非也!人体可以精妙地识别哪个细胞被病毒感染了,进而派出“杀手”杀死被感染的细胞,释放细胞内部的病毒,供抗原消灭。
  然而,人体的反击是需要时间准备的,病原体就会通过这样的时间间隙大肆入侵,占领人体。细胞感染一度成为人类最大的敌人。比如当年鼠疫在欧洲叫“黑死病”,曾在几年间就使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我国现在还将鼠疫和霍乱列为甲类传染病。直到抗生素的发现和推广,人类才控制了细菌感染的暴发。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改变内部代谢,阻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进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但是,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因为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完全不同。由于细菌拥有细胞壁,还有自己的核酸复制机器和核糖体,所以抗生素只要针对这些靶点设计,就能保证杀伤细菌,且对人类的副作用很小。但是,病毒没有细胞壁,没有自己的核酸酶,也没有核糖体,它所有的功能都依靠宿主细胞来完成,所以抗生素并不能杀死病毒。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是既能作用于病毒增殖周期的某个或几个环节,予以干扰或阻断,又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常见的药物病毒唑,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从而起到抑制病毒扩增的作用,但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
  针对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也在细胞水平上初步筛选出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但对于病毒的治疗,人类始终没有找到像抗生素一样具有普适性的特效药,积极的治疗都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去对抗病毒,因为只有生物本身才真正懂得如何对抗生物。
  (摘编自《专家详说细菌和病毒》)
  材料三:
  传染性疾病即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人类经历了无数恐怖的传染病,诸如天花、鼠疫、1918年甲型流感,动物疫病中也有牛瘟、口蹄疫、禽流感等。技术革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清洁饮水、免疫接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生物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它可以带来人类文明,也可以威胁人类生存。生物技术若被人谬用,将对人类健康、农业、环境造成威胁。可能被谬用的生物技术,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改造与合成、基因编辑、种族基因武器、仿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只要是一个懂生物技术的人,随便在实验室就可以人工合成病原。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可以通过大家熟识的“小儿麻痹糖丸”预防。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就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加拿大的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类似天花的马痘病毒。先进的DNA合成和基因编辑技术让科学家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使有害细菌变得更致命,甚至可以将随处可见的微生物制造成武器,经过特定基因修饰的微生物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快速产生致命毒素。2016年美国国家情报部门已将“基因编辑”技术列入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清单。
  (摘编自《〈生物安全法〉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流程,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病毒―→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巡逻防范特异性免疫(抗体)――→吞噬分析杀死病毒
  B.病毒―→皮肤和黏膜―→溶菌酶――→巡逻防范特异性免疫(抗体)――→识别粘连杀死病毒
  C.病毒―→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巡逻防范特异性免疫(抗体)――→识别粘连杀死病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染性疾病规模式暴发,是人们通过乱杀乱吃把原本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引到自己身上造成的。
  B.目前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来杀灭细菌,但对没有细胞壁、核酸酶以及核糖体的病毒是无效的。
  C.在没有找到普适性特效药之前,人们只能暂时借助某些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及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病毒。
  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合成病原体的难度大大降低,懂得生物技术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致命病菌。
  解析:选A 说法绝对,原文只是列举了目前已知的由于人类乱杀乱吃野生动物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但不能笼统地说所有传染性疾病的规模式暴发都是人类乱杀乱吃野生动物造成的。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病原体会利用人体反击需要时间来入侵人体,科学家如果能找到相应办法,或许能提升人体防御能力。
  B.抗生素与溶菌酶在杀死细菌的机理、过程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杀灭病菌。
  C.人们使用的常见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然有副作用,但是对病毒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没有任何影响。
  D.当前针对没有细胞壁、核酸酶以及核糖体的病毒进行防治的最理想方法就是在其找到宿主前将其杀死。
  4.请简要阐述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答:                                    
  5.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物科学技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