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统考调研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450字。
(考试时间2021年11月11日9:00~11:30)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月调研测试卷语文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应该定在哪里?目前学术界默认的是1998年。这个年份碰巧可以把两个事件聚合在一起,一个是台湾大学生痞子蔡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一个是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建榕树下主页。《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榕树下无疑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但其影响力显然在传统文学圈更大。
然而,讨论网络文学起始点的问题,光看影响力够吗?显然是不够的。对于网络文学这样一种借媒介革命乘势而起的超大规模文学来说,其起始点应该是新动力机制的发生地。只有新动力机制产生的内在影响力,才能推动这一新媒介文学高速成长20余年,形成自成一体的生产机制、社区文化、文学样态、评价标准。而外部影响力则可能包含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较大的资本投入、政策影响、创始人或经营者的个人魅力、个别作品形成爆款,等等。这也就回答了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最早发生极大影响力的作品。即使是今天不少大神们共同认为源头的《风姿物语》,也只能算作网文的源头,而非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我们要找的起始点,应该是能够聚集无数个罗森,产生无数部《风姿物语》的地方。
那么,该如何确定这个新动力机制的核心要素呢?笔者认为,应该用事实回溯的办法,而非概念推演。因为如果按概念推演,网络文学最具新媒介属性、最具创新力的形式应该是超文本,而事实远非如此。以今日目光回看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中国网络文学的主导形态是商业化类型小说,其生产机制是起点中文网于2003年10月成功运行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这一制度将消费经济的基因和互联网的基因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文学模式,即基于UGC的粉丝经济模式和“以爽为本”的“爽文”模式。 如果这一判断可以得到基本认可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考察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的文学原创社区的运行模式,看看是否有哪一种模式具备了以上核心要素,可以作为后来模式的基础。答案是金庸客栈代表的论坛模式。
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的以文络论坛,也是中国网络文学萌发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原创和评论平台。它是堪称中国互联网前驱的利方在线下设的垂直论坛 ,与它一同诞生的另一著名论坛是体育沙龙。武侠和足球,这两大话题聚集了当时活跃在互联网的才子型写手如李寻欢、宁财神、老榕等,名帖频传,领一时之风骚。诞生于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中的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同好聚集的趣缘社区,被许多“住客”视为网上的精神家园。
与金庸客栈开启的“论坛模式”相比,榕树下实行的编审制度就明显带有纸媒逻辑。榕树下素有“网上《收获》”之称,“线上投稿—编审刊发—择优出版”的运营机制,亦可视为商业出版机制的网络延伸。当然,从发稿量来看,榕树下远远大于纸质文学期刊和出版社,即审即发、稿量不限、读者可留帖互动的模式,也突破了《华夏文摘》《新语丝》等网刊模式的限制。但其最早的主页模式一直延伸到网站模式——只是编辑从朱威廉一个人扩展为一个阵容豪华的编辑部。但与取消“编辑把关制”的“论坛模式”相比,仍具有媒介变革的过渡性质。
金庸客栈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时代,之后,清韵书院、桑桑学院、天涯论坛、西陆BBS陆续建立起来。西陆BBS堪称男频网站的总孵化器,随着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纷纷从中独立出来,网络文站时代。这些社区的论坛模式未必都受到金庸客栈的影响,但不管其中有没有传承借鉴关系,论坛模式本身是相通的。换句话说,在一个没有“把关系统”的互联网空间,论坛模式是最自然、普遍的模式,榕树下的编辑统摄模式才是例外。
金庸客栈本身是非盈利性的,论坛时代的文学社区基本都是非商业性的,大都寄居于互联网免费空
(摘编自微博作者邵燕君、橙子辅导《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决定了起始点只能是网络原创社区
B.类型小说、消费经济基因、互联网基因等,是中国网络文学新动力机制的核心要素
C.榕树下采用的编辑统摄模式明显带有纸媒逻辑,因此被网民同好们称为“网上《收获》”
D.金庸客栈诞生的必然性在于该平台把评论金庸小说和原创武侠小说作为了论坛文化。
2.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讨论网络文学起始点的问题,需要考虑其影响力,但应该是在网络文学圈的影响力而不是在传统文学圈的影响力。
B.采用事实回溯的办法可以发现,金庸客栈代表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的文学原创社区的运行模式。
C.大众偏好故事阅读的传统,以及海量盗版通俗小说培养出来的阅读依赖,使类型文络空间有着庞大的需求。
D.产生《悟空传》这样的标志性的文学成果是锚定中国网络文学起始点的参考依据,但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用来反驳文章“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1991年,伯纳斯??李研发的万维网实现商用,消除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平权架构中信息共享、多点互动的技术障碍,文学话语权下移,让“人人皆可创作”得以实现。.
B. 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创刊,虽然它还不是纯文学网刊,但却是世界上中文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园地。
C.“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只是网络文学产生的充分而不是必要条件,缺少它们,网络文学可能不成熟、不完满,但并不会影响网络文学的诞生。
D.作为网络论坛的先驱,金庸客栈比较偏于小众精英,与后来构成网络文学主体的人群在文学渊源隔了一层,他们更喜欢的小说类型是更本土化的玄幻。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 分)
5.网络文学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请你根据材料谈谈可能存在哪些弊端。(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藏” (节选)
孙犁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梁地,从一人来高密密的高梁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是新卯和那个陌生人退守的“山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