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16 7:12: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7 总计:2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50字。

  重庆市高2022届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
  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
  (摘编自孟凡君《我国启动“内循环”实现经济独立》)
  材料二
  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第二,从2006-2015年,10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因为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等于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摩擦不断。但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边界条件变化了。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第四,中国在这样的大工业发展中,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
  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
  (摘编自黄奇帆《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双循环》)
  材料三
  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高层关于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并未动摇。所以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备份”我国。说回到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3位大赢家,理解北京、深圳腾笼换鸟,以及杭州弯道超车,有助于我们理解内循环。这也是我国“备份”我国,以及第四次城市大洗牌的关键。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内循环带来大震动》)
  材料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及市场化观念,而且让中国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进入国际贸易的分工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的消费力与北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力的差别都很严重,有些农村居民刚刚从贫困线上走出。如果没有重大制度改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在消费力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的。
  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是在逐渐调整,但其代替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以此来拉动中国GDP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的。目前房价高的城市,许多居民每月收入还了住房按揭贷款之后,可支配可消费的收入非常少。同时由于住
  (摘编自易宪容《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经济“外循环”持续久了就会暴露严重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它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
  B.经济“内循环”是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独立,但“内循环”不是放弃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而是为我国发展“备份”。
  C.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
  D.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所遭受的多重压力与变化,中央从201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循环措施,我国经济就在往内循环方向发展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背景及原因,材料一指出经济“外循环”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则将问题分析得更为具体、全面。
  B.材料三橙子辅导提及的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需要“外循环”和“内循环”的观点。
  C.材料四指出,中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
  D.通过材料二、材料四的比照可以发现,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却是在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约内循环经济发展因素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化大规模发展
  B.居民消费力地区差异大
  C.科技创新比较慢
  D.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不成熟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内循环经济”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有哪些层面的依据?请简要分析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朋友,你在哪儿
  刘建超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
  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副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