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作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3/6 10:13: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7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2520字。

  第四部分 写作
  专题十五 作文
  — 五年高考 —
  A组 新高考卷题组
  1.(2021新高考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交代了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的时间和刊物,意在提醒考生作为当代青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努力奋斗,争做时代“新青年”。再引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论述人的身体是每天变化着的,以“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强调“体育之效”。
  (2)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由强转弱,原因在于“滥用其强”,意在提醒我们强大时要内敛节制,谨小慎微。弱者“勤自锻炼”,自强不息,后天努力奋斗,也能“增益其所不能”。
  (3)“因此”之后的结论“不必自喜”“不必自悲”才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重点,也是材料的核心所在。强者无须骄傲自恃、得意忘形,反而要保持警醒;弱者也不必气馁,要积极奋斗,自强不息,坚信“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作文材料由表及里,暗藏人生哲理和治事理念。材料立足体育之“体”,何尝不是谈强国之体?青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立大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提高修养,掌握本领,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去开拓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考生若能结合自身体验,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思考“体育之效”“强弱之变”带来的“启示意义”,基本就完成了任务指令,立意时也能很好地切合题旨。写作要求方面,“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是一个明确指令,“选准”不是“选取”,是选最准确、最佳的立意。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材料紧扣“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但体育是话题之引,材料核心在于强弱之辩证关系,深层次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突出试题的选拔功能。
  立意角度 (1)强者不可傲,弱者不必悲。
  (2)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生不强者亦可强。
  (3)敢于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
  (4)强弱非天定,自强转乾坤。
  (5)体魄强弱可变,精神强弱更可变。
  例文1
  强弱可变,不骄亦不躁
  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强者滥用其强,终转为弱;弱者勤自锻炼,增益为强。因此,是强是弱,不依赖先天,全凭自己后天的努力,唯无悲无喜,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