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4040字。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驳论文的文体知识,学习反驳论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品味关键语句,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快速浏览,通过圈点勾画,学习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方法;
2.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3.通过自读、跳读、品读等多种方式,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争做“中国的脊梁”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1.了解驳论文的文体知识,梳理论证结构,学习反驳论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理解“中国的脊梁”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力。
品味关键语句,体会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新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他那优美的散文,精湛的小说,尤其是冷峻辛辣的杂文,一直吸引着我们。难怪文学评论家赞誉鲁迅先生的杂文“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中的奇葩”。作家唐弢在《琐忆》一文的开头就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一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充分体现在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叹: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xuán,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诓骗:kuāng,说谎话骗人。
渺茫:本课是指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2.文体链接
(1)杂文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杂文的特点: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
3.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