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忧伤,不同的风格──比较阅读《离骚》《蜀相》《扬州慢》ppt
- 资源简介:
 
 - 课件共12张,学案约1190字。 - 目 录 选修下第一单元 学案序号 
 课 题 相似的忧伤,不同的风格──《离骚》《蜀相》《扬州慢》比较阅读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编写人 田洪文 审核人 陈晓杰 学科联系人签字 刘廷军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写作风格,把握诗歌情感和主旨。
 2.赏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运用的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思路。
 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4.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主题意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自学完成《同步练习册》三篇课文内容,将重要知识点转移到教材旁白处。梳理以下内容:1.知人论世:
 作者 身世与经历(背景) 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屈原
 杜甫
 姜夔
 通过上表,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得出三位诗人“相似的忧伤”有深沉的时代烙印:
 屈原:
 杜甫:
 姜夔:
 2.直击高考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0新课标卷)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0江苏卷)
 (3)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20天津卷)
 (4)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19江苏卷)
 学习任务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从三篇诗歌中找出诗人用以表达深厚感情的意象来吗?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