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
——赏析《蒹葭》的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析“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分析诗中追寻者的形象和情感。
3.赏析 “伊人”的形象及蕴含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人性美、主题美。
难点:赏析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情境任务 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蒹葭》演唱视频。
唯美的唱词,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恋歌,看到了痴情少年的千回百转。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2000年前,走进这美丽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一起感受诗经《蒹葭》的魅力!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诗中主人公对伊人的热烈、执著的追寻,对八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情感体验,他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诗歌。再者,加上诗歌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背诵。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蒹葭》一诗场景朦胧,情感凄婉动人,意境含蓄,学生要真正领会,实属不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培训 教师准备: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了解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
2.课本、备课设计。
预习活动:
1.扫除生字障碍,注意读音,停顿、重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2.思考《蒹葭》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形式、用韵、景物描写角度思考)
3.结合课下注释及理解,自主翻译全文,了解每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具体句段,对追寻者和伊人的形象进行分析。
全体同学:
1.坐姿端正、摆好摄像头,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用品;
2.精神饱满,积极参加课上各项活动;
3.有疑问及时提出。
通过课前培训,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课堂顺利推进,使课堂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