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承受亦美,放手亦美
- 资源简介:
约9610字。
承受亦美,放手亦美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一: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泰戈尔的诗所含人生哲理:以花为喻,“热烈的爱”,让人窒息,过度的爱是一种伤害;以琴为喻,“不能承受的音节”,让琴弦绷断,过重的压力会压垮人。材料一的观点方向:重压之下,能不能承受?不能承受。(更多的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材料二:对米兰•昆德拉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原文:
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一章《轻与重》的第二节)
米兰•昆德拉的观点,不否认重压与负担让人“崩塌了,沉没了”。但是他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对我们的人生是具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因为重压与负担的可怕,就此沉沦,我们“可以接受”(注意是“可以”接受)。为什么呢?“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这里就要理解可以接受的两个原因:“坦荡”和“充实”。
坦荡,是一种精神态度。谁的人生没有重担?(成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二字。)面对生活的重压,坦然面对,认真付出,努力过,奋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