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13
-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并理解诗中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诗意,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系作者经历,感知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一、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目睹一段战乱频仍的历史,历经一种颠沛流离的人生,胸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汇成一个沉郁顿挫的声音,写就一部彪炳史册的诗歌。朱德赞他道: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郭沫若称颂: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是谁呀? 关于杜甫,你还了解哪些?(学生补充)
师:分享让我们离杜甫更近了,看看哪些你没掌握,读一读,记一记!(ppt作者介绍)
今天我们走近他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生齐读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老师范读,感受情感。
2、学生齐读,读出悲痛。
3、自主学习,质疑归类
任务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放声翻译全诗,圈划疑难。
任务二:合作交流——请提交疑难,争取问出有质量的问题。
任务三:合作探究——请同桌合作,一人复述,一人倾听并纠正不当之处。
问题:以第一人称 “我”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解疑释惑之“老妇之苦”
师:同学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其实只要读懂老妇、差役、诗人这三个人物,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聚焦问题最多的是老妇,找到文中与老妇有关的语句,用一个词语形容老妇的生活。
(一)品老妇之苦
(1)品老年丧子之苦
①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妇一共有几个儿子?战死几个?什么时候死的?哪个字告诉你的?
重读“三”“二”“新”,齐读。读出了老妇的什么?失去儿子的痛不欲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用刚才重读拖音的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