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
- 资源简介:
约10020字。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
一、考点解读
“鉴赏文学作品”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二级指标,是《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是指蕴含于具体写作对象的深刻意蕴,可以是某种情感、某种志趣、某种观点、某种哲理、某种社会意义等,往往通过作者对文章中人、事、景、物的情感态度体现。散文的艺术特色是指表现作者思想内容所运用的技巧,或是整体的布局谋篇技巧,或是局部句段的手法运用。这两个考点是命题者对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具体考查,要求考生对散文有全面宏观的把握。
二、知识储备
准确把握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前提是了解散文相关知识,明确散文阅读方法和设误类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必备知识”是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部分核心知识内容,也是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其中就包括了对文学审美知识的把握,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文体知识
从体裁分类上看,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生动、优美、凝练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写景、状物、叙事、记人、说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散文具有纪实性强、取材广泛、形式灵活、语言优美、形散神聚的特点。
从内容分类上看,散文可以分为三类。
1.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类侧重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的真实感受、认识看法等;状物类则侧重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托物言志或托物寄情。
2.写人叙事散文。写人类侧重记叙人物,利用一则事件或多则事件中表现人物性格、情感、观点等;叙事类则侧重记事,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始有终完整叙述一件事,或片段剪辑镜头式记叙。
3.文化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寓哲理于丰富的形象,形式灵活,文笔多样。
从艺术手法上看,可以从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
1.文章或段落开头:①统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某种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过渡作用;②前后照应;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引起下文(回答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3.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情感,深化主旨;②总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