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3720字。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运用批注阅读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小桃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的情志、理想,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的苦难仍坚强不屈、顽强斗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学生现在处于七年级下的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针对文章涉及的哲理方面,老师做好引导,要努力促成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研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三毛在《写给自己》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过渡:三毛借一棵树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世间万物平凡却不平庸。今天,我们将跟随贾平凹先生去认识一棵小桃树,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感动。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1975年毕业于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