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挖掘教材,解决作文素材问题
广海中学 黄明锋
教学大纲说明高中生阅读量不少于555万字,也知道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强识,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高中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是: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不能阅人无数,考试作文时,常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有时凭凑了800到900个字,也是不忍卒读。多年来,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高考作文在“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谨严,语言流畅”的基础等级之上,又加入了“深刻、丰富、有创新、有文采”等发展等级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写作文章的技巧,生动活泼的语言,更要有丰富的生活底蕴,积累鲜活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深刻、丰富、有文采”。可实际上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现象已相当严重,不是学生不想做到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而是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能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东西,要向生活、向媒体、向教材、向一切可以获得作文素材的源头汲取“活水”,这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代,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街头巷尾,路上家中,邻里亲戚,同学朋友,几乎都能给我们提供写作的素材。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学生整日两点一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呢,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虽然,这些都是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去集中搜集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注意把点滴素材积累起来,借“他山之石”以攻自己之玉,经过整合,就可充分利用。但目前的高中生课业繁重,作业铺天盖地,能把时间放读书作业考试之外的也不多。特别是像身处广海中学这样一所封闭性学校的学生,周日到校,一周不出门,每天近10个小时泡在课桌旁,虽然像做研究,但身心疲惫,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那生活的美好呢?周六回家,绝大部分学生也是选择看电视放松一下神经,然后再等待返校。
当然为了解除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我们依然鼓励学生让眼睛“走出课堂”,打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营造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写周记,课堂三分钟演讲,讲述他们在上学路上或家中的见闻感受,诸如同学关系,街头见闻。亲情友情,都可作为的素材。每个人用三五分钟时间讲述,一节课下来,就会有许多个新鲜的材料提供给大家,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同学那里得到鲜活的生活素材,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