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戏剧专题: 品味戏剧语言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期末复习】高一戏剧专题:品味戏剧语言(必修下册)
典题示例
【题目】
《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版本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版本二:“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参考答案】
《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地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知识梳理
戏剧语言分类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
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
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如何分析戏剧语言
(1)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一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也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总爆发作好了铺垫。
(2)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潜台词三方面入手。
其一,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本质的语言。老舍说过,“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分析时抓住那些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与众不同、“话到人到”的特殊语言,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二,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并不是要求用台词来代替人物动作,而是指用台词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这种语言要展示性格,表示意向。读者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
其三,戏剧语言,要求含意深邃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含蓄凝炼,“片言百意”,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有潜台词。什么叫潜台词呢?通俗地说,就是除话的表面意思之外,还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是潜台词。我们阅读时,就是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