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8/18 12:44: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10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把握作者针对当时一些人悲观失望的论调表明的自己的观点。
  2.了解驳论的特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
  4.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静地回忆过往。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省悟(xǐng)     慨叹(kǎi)    搽(chá)       玄虚(xuán)   脊梁(jǐ)
  前仆后继(pū)   诓骗(kuāng) 诬蔑(wūmiè)  渺茫(miǎo)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
  (2)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自欺欺人)
  (3)土地广大,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4)怀念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情感伤。(怀古伤今)
  (5)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保全性命,解除困苦。(为民请命)
  (6)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生命。(舍生求法)
  3.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
  (1)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表引用)
  (2)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表强调)
  (3)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表特殊含义)
  (4)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表否定)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3.文体链接
  (1)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狭义上来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