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780字。
第4课《乡愁》
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一、新课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 。(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 。(薛道衡《人日思归》)
(3)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 》《 》《乡愁四韵》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答:
(二)文本探究
1.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分别寄托了诗人在什么年龄段的怎样的感情?
答: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答:
(三)语言品析
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答:
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请用“__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