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390字。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掌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我们人类个体在其间是多么渺小,生命是多么短暂。然而,人类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自惭形秽( ) 襟怀( ) 广袤( )宽宥( ) 游弋( ) 轻觑( )
金戈铁马( ) 窗棂( ) 矗立( )惊骇( ) 濡养( ) 灰烬( )
积攒( ) 几案( ) 坍塌( )麾下( ) 驰骋( )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自惭形秽: 。 宽宥: 。襟怀: 。
间不容发: 。游弋 。形销骨立: 。
轻觑: 。濡养: 。麾下: 。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坍塌: 。
矗立: 。鸠占鹊巢: 。可望而不可即: 。
3.作者链接。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 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答:
(二)分析课文,层层紧扣
1.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答: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答: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答:
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意,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5.第三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答:
6.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答:
7.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
8.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