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备考:作文巧借引用的方法
- 资源简介:
约7770字。
高中语文备考-作文巧借引用的方法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诚哉斯言,写作时若能巧妙引用,自会使文句有意蕴,文章言简意赅,思想精警深刻。高考作文亦同此理。巧妙引用,一方面见出学生博闻强记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见出学生良好的展示意识——展示学养,展示积累。
为了使作文显得有文采,考生们费尽心力,从入校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名人名言摘抄本。但是同样是引用名人名言,效果却千差万别。这其中有名言本身质量高低的问题,有考生积累深度、引用技巧的问题,面对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对名人名言彻底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基础上变通,这才是真正的引用之道。
但我们也发现,不少学生不善引用,缺乏见识和眼光,或是题记、名句泛滥;或是词不达意,陷入“套板反应”,陈词滥调。这些引用误区一定要避免。考场上的糟糕引用其实是考生平时学习中不良引用的一个延伸与书面化呈现,譬如讲到白一定会引“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落笔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讲到 《史记》就一定会引“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讲到悲剧就一定会引”鲁迅先生曾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这些引用既无新意,更无法增添作文的文化底蕴与光彩。
一.直接引用法
明引就是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方法是把要引用的诗文(或诗文的一部分)直接嵌入到行文时所写的句子中,加上引号即可。这样一来,所写出来的句子就显得很有文采,并且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让阳光永驻心中》中写道:
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有人抒发“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豪情壮志,也有人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有人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大海的浩瀚无边而赞叹不已,也有人会低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因大海的辽阔而嗟叹自己的渺小;夜空中划过一颗流星,有人会说:“唉,美丽只有一瞬。”有人说:“呀,虽一瞬却很美丽。”一朵花凋谢了,有人悲叹:“一个美丽的生命消逝了!”有人却欣喜地说:“我仿佛闻到了果实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