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总结了六册文言文中出现的所有通假字,是高三教师进行复习的好素材。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50个)
1.案:通“按”,察看
例如: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2.颁:通“斑”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板:通“版”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4.倍:通“背”,违背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辟:通“避”,躲避
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
6.弊:通“敝”,困乏,疲惫
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7.辩:通“辨”,区别
例如:此大小之辩也。(《逍遥游》)
8.裁:通“才”
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9.采:通“彩”,色彩
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10.飡:通“餐”
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逍遥游》)
11.唱:通“倡”,倡导
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沈:通“沉”
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雨霖铃》)
13.绌:通“黜”,贬黜
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4.垂:通“陲”,边关
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白马篇》)
15.歠:通“啜”,给水喝
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勾践灭吴》)
16.趣:通“促”,催促
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17.卒:通“猝”,突然
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
18.卒:通“猝”,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