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400字。 8.论教养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旁披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从小事中挖掘出蕴含的道理和意义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2.难点:理解教养的本质,并从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1.名言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作家。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书信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旨在告诉他们走善良的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唯一正确的道路。其才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跟读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论教养》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
【设计意图】引述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精力的尽快集中。通过简介《善与美书简》,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了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内容倾向和读者群体,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做好铺垫。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1.读晓文题
预设:“论教养”中,“论”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师:作者看来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教养,怎么做才能有教养。圈画关键语句,并完成文章结构图。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阅读文章并把自然段分出层次。
(2)圈出教养的具体表现。
(3)思考教养与风度的关系,思考人为什么要有优雅的风度。
(4)关注课本旁披。
(5)全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先自主阅读思考,圈画关键词句、思考问题,绘制、交流文章结构图,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
预设:
(1)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4)本文的观点是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作者是从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做批注,目的是让他们充分了解文中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和论据,同时为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感受和心得做好铺垫。此过程教师引导要得当,总结要准确到位,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环节二: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师:经过阅读和讨论,同学们对本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2)作者在论述教养是什么时,先谈“无教养”的表现,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