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0字。 9.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观点,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2.难点: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1.名言导入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在这世界上,除了人类心灵的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的。
——契诃夫
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
——菲•贝利
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黑格尔
这些都是和心灵有关的格言,强调了心灵的重要或伟大。那么怎样拥有理想的心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板书: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1.学生自主阅读,扫清文字障碍,圈点批注,明确作者观点,梳理文章脉络。
预设:
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
广袤(mào)积攒(zǎn)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惊骇(hài) 濡养(rú) 麾下(huī)坍塌(tān) 灰烬(jìn) 矗立(chù)轻觑(qù) 赘余(zhuì) 窗棂(líng) 要诀(jué) 憎恶(wù) 驰骋(chěng)弥天(mí)挟持(xié)栖息(qī)
自惭形秽(huì)俯拾即是(jí) 鸠占鹊巢(jiū) 铮铮作响(zhēng)
(2)理清文章思路:
总写:引出话题( 1---6)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分写:分析话题(7---18)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写:总结升华(19--20)将精神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的希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把握文意,为进一步掌握精神的三间小屋做好铺垫。
环节二:研读课文,理解内涵:
师: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呢?小屋里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筛选圈画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预设:
小组内分享探究成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三间小屋的内涵。
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元素?也就是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预设:爱、合理规划事业、独立的思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采用自主筛选,碰撞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组织分组汇报时,教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