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4 17:12: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00字。  20.创造宣言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的论证呢个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4.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学习论证方法;品味演讲语言的感染力与精妙。
  2.难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的论证方法;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1.导入新课
  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板书:
  创造宣言  陶行知
  2.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设计意图】由设问和名言导入,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爱好。紧接着介绍作者,让学生知人论世,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扫清障碍
  豢养(huàn)  中伤(zhòng)  遁词(dùn)  鲁钝(dùn)  懦夫(nuò)
  2.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4):指出教育者创造的目的和方法。
  第三部分(5—11):作者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举例论述如何才能创造。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号召我们献身于创造。
  3.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预设: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4.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预设: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预设: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6.为获得教育的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的;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观点。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式,先把握文章各段落的段意,然后概括分层,最后梳理出作者的观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环节二:研读分析,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1.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预设: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2.作者选用了很多事例来发表“创造宣言”,这些事例中哪个你最熟悉?请从中选择一则给大家讲讲,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个事例。
  学生活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消除材料的陌生感,理解事例对材料的支撑作用。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