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留将一面与梅花
- 资源简介:
约6890字。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28期)
主题: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论语》说:“过犹不及。”“过”本为加,结果却是“不及”,实为减。《淮南子》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去了马本是“减”,最后却父子保命,实为“加”。俗语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则材料可分两层。第一层由名言引入,进一步评点。第二层,归纳加减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这则材料关键词非常明显,就是“加减”,核心在于阐明加减的互相转化,并且进一步写清这个道理对我们实践的影响。
材料先引用《论语》名言“过犹不及”和《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俗语“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并对名言进行阐释,分析“加”和“减”之间的关系,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材料围绕“加”“减”来讲述生活的道理,启示考生要联系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题目所选材料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这些哲理名言里包含了一个辩证思维的生活逻辑:做生活的加法有时就会为生活所累,反而于人生不利;做人生的减法,因为有了“断舍离”,反而会有幸福加持。第二个结论“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加减之妙,并运用于人生实践中,才会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中得心应手,活出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价值。“加”和“减”本身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其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时,就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这就是这段论述的启示意义。文章既可以从“加”或“减”任一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把“加”和“减”结合起来构思,但必须体现“加”和“减”的辩证思考。写作中要突出辩证思维,对于加减之间的关系要阐述到位,同时在论证中要注意精选事例。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开篇,引出观点,如“对于我们而言,应将加减平衡,运乎妙用,品悟加减之道而助力成长”;然后分析“加”“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