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道德批判”作文主题拟写论点与黄金素材
- 资源简介:
约5870字。
“道德批判”作文主题拟写论点与黄金素材
一、主题说明
“道德评判”是高中考试里面常常出现的主题,这类主题常常考查学生对于道德事件的看法与观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健全的道德观念,多角度的、辩证的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孕育良好的品德。
一般作文材料都是以社会事件、新闻时事为主,有时候也以人物事迹为材料,所以要应对这类文章,就必须积累与各类品格相匹配的作文素材,当然我们的素材不仅要登对,也要同时满足多样性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在遇到此类论点时,能够得心应手,论证丰富。
二、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16 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三、如何拟论点
论点——找对象 看对错 教做人
论点——告诉读者该怎么做、该做怎样的人
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私杀官奴
论点——告诉读者该怎么做、该做怎样的人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四、用什么素材
【佳句集锦】
①百行德为首。——《世说新语》
②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③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管子》
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网
⑤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谷梁传》
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⑦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雪莱
⑧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⑨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⑩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人物荟萃】
①智伯:
春秋时期,智氏家族是晋国的名门望族,势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