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45
- 资源简介:
约5690字。
3.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目标的表述,对文言文的阅读提出了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小石潭记》的语言精美,富有节奏感,景物描写细致,同时寓情于景,是一篇千古佳作,这正符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素养。《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的典范,而且情感是随着景物而变化,把握情感变化、分析心路历程是深入解读这篇文章的重要任务。
结合本课文本材料,我具体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掌握游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对景物观察入微,并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作者,理解寄情山水的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管是学习阅读还是学习写作,都会提到景物描写,我们要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社戏》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这段景物描写仅仅为了写景而写景吗?它还有什么作用?
(不仅仅是描写江南水乡月夜的美丽,还烘托出迅哥儿去看戏的喜悦心情。)由此我们知道:景为情而设,情由景而生,景与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游记《小石潭记》,来看看名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怎样做到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板书课题:《小石潭记》柳宗元
二、课文朗读
师: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看大屏幕,
1、读准字音2、读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