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写作专题训练:“媒介素养”
- 资源简介:
约7000字。
2023届写作专题训练:“媒介素养”
【前言】
“媒介素养”是统编新教材的新增内容,高三复习应考的必备内容。我们回到课本,结合高三模考题,来梳理一下该话题对我们的要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安排了三个学习活动:
一、认识多媒介
二、善用多媒介
三、辨识媒介信息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体现在作文题目中的,以及我们该如何认识。
一、认识多媒介
#教材语: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这话什么意思?体现在考题中是什么样?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媒介一般是指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是指这些媒介的不同。我们不是要做概念区分,我们真正要了解的,其实是“新和旧”的不同,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来获取信息;文字出现之后,获取信息的媒介增加了文字和书面语的方式;科技的发展又带来了电波这一新方式。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来接受和传播信息。对语文来说,我们主要关心语言文字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所以,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会围绕网络表达和网络用语出题,比如:
1、《2022届石家庄质检二作文: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
•【作文题目】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知:“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