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6020字。
5.19《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登勃朗峰》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选文均为游记,学习本单元时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我能熟读课文,会写生字新词并解释词语。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我能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课前预习任务】
(要求:①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目②背诵词语解释)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有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知识卡片
勃朗峰(法语意思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勃朗峰海拔 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
三.独学:给生字词注音
翌()日 俯瞰() 独踞()皑皑()颠簸()拾()级而上
四.重点词释义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五.朗读课文,写下你的疑惑。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写生字新词并解释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谈感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经过预习和欣赏视频,请同学们尝试用一个字来“表现”全文?预设“奇”)
(设计意图: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都扣着“奇”来写,引导学生领悟奇景和奇人奇事)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完成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提示: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指导: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 V字形山口-逗留高地-向山下安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设计意图:以游览路线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那老师追问一个问题,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讲的是什么呢?”
(明确:1-6段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景);7-11段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人)。)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赏山中奇景。”
二??赏山中奇景
(要求:朗读课文 1-6段)
1.作者先以散文笔法写上山过程中所见的景色,那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提示:赏析句子抓关键词、修辞、表现手法)预设:
(1) 黑首道上的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以清流瀑布为主景,兼写岩壁丘岗,视觉、听觉相结合,突出沿途山形奇特和山色秀美,写出了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师:“从同学们用一个带有‘奇'字形容词形容黑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