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案5
- 资源简介:
约5330字。
5.19《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品析描写一棵小桃树的语句。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德育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 圈点批注法 合作探讨法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贾平凹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对课堂充分预设。
2.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3.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查找贾平凹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准备课上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吗?(提问两三个学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他喜欢的是一棵小桃树的。世间万物,贾平凹先生为什么会喜欢一棵小桃树呢?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寻找原因。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品析描写一棵小桃树的语句。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点 难点)
3.学习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德育目标)
(三)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四)字音识记
忏悔( ) 褪尽( ) 矜持( )恍然( ) 服侍( ) 渺小( )幼稚( ) 一摞( ) 马嵬坡( )颤抖( ) 赤裸( ) 血气方刚( )淅淅沥沥( )( )
(五)合作探究
话题一:一棵小桃树(让学生了解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任务:
1.按照时间顺序,理清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出对小桃树每个生长阶段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展开品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做好圈点批注。
明确:1.小桃树的生长过程:被埋在院子角落里(第 3节)→拱出嫩绿(第 4节)→长上二尺来高(第 6节)→有院墙高了(第 8节)→开花遭大雨(第 2节 9-12节)→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第 13节)
2.语句品析
(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品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分别从动作、形体和色彩角度,写出了小桃树刚长出来时的“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怜爱之情。
(2)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品析:小桃树长得慢,样子也不好看,但它顽强的生命力让作者很高兴。
(3)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品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小桃树努力、坚强、不放弃的姿态,表现了作者在外奋斗遗忘了小桃树后,猛然发现它还在努力生长的惊讶心情,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努力生长的小桃树给情绪低落的作者带来了希望。
(4)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竟全开了呢。品析:“蓄着我的梦”的小桃树终于开花了。“竟”字表现了作者对于小桃树开花的高兴和惊喜之情。
(5)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