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要不要子承父业”导写及范文
-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要不要子承父业”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环球时报》披露了这样一则新闻:某知名电视台做了一份题为“你会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吗?”的青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8%的受访者表示“会”,其余88.2%的受访者均表示“不会”。
实际情况是,不少人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比如,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表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进“袁梦计划”。
读了上述材料,处于青春时代的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在这则材料中,主要从子女自己的选择这个角度,讨论了“子承父业”的问题。材料第一段中,对于大多数子女不希望“子承父业”的原因,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探究。比如,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兴趣与志向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年轻人发展自我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人们更愿意去尝试自己喜欢、向往的职业或去挑战自己未接触过的、更有挑战性的职业。此外,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际交往关系等等,都是会影响青年择业的影响因素。而对于第二段中,有些人现实中大多选择“子承父业”的原因,一方面是可以获取更多有利资源,比如,如果父亲是一名律师,那孩子从小在家可能就会听到很多法律、案件相关的逸闻趣事,会看到父亲邀请自己的同行来家里做客聊天的场景,家里的电视也经常会播放一些法制类的节目……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那他就会对律师这一行更了解,更熟悉。长大后,相比于从事其他职业,相比于其他人,他会有更大的可能从事法律这一行,因为他比别人拥有更多从事这份职业的有利资源。另一方面,正如材料中袁隆平之子袁定阳被父亲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所感染而选择继承父亲的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