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3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60字。 《范进中举》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重点分析 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中的讽刺艺术。
难点分析 作品中让学生直接感知讽刺艺术对于九年级大多数学生有些难度,因为这高于他们赏析的能力范畴。
教学方法 1.通过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通过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出示《儒林外史》的图片。提问:看到这本书,你想到了那些?
(吴敬梓 清代、范进中举、周进 张乡绅 王冕 严监生……、封建科举制度 、 腐儒 、 进步士人、讽刺艺术)
二、作品简析《儒林外史》整本书特点
1.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这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
2.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
以反对科举制度、封建礼教为主干,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
3.高超的讽刺艺术。
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全面分析和经验总结概括的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
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以范进中举为例
1、故事梗概:(请学生概括)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
2、讽刺手法的运用
(1)对比讽刺: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
称呼不同。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
外貌的描述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
贺礼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2)夸张讽刺:
当范进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时,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3)细节描写:
文章在写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被众人要求打范进一巴掌,打好后“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他是自己觉得“疼”,完全是心理原因的“疼”;再写他“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发现巴掌弯不过来,更令人捧腹了。后面还记录了他的心理活动,觉得是“文曲星”打不得,“菩萨计较起来”,当他这样想,就觉得“更疼得狠了”。后面他还向郎中要了膏药贴着。这里的细节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内心的偏离都表现出来了,曾经把范进骂得狗血淋头的人,现在还心里有害怕了,认为自己打不得范进。这全是因为中举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