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潼关怀古)教案
- 资源简介:
约9100字。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潼关怀古)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文解读
有一种让人爱得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五首诗歌,用心聆听诗人的心曲。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歌内容。
2.熟读,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从古至今,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就一直存在着战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
声声炮响,厄运降临:流血、死亡、毁灭……多少绝望,多少悲伤,多少撕心裂肺的哀号……美丽的城市阴霾重重,繁华的都市废墟片片!
看完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是可怕的,它给世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它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通过这首古诗去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2.学习目标
(1)初读,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歌内容。
(2)熟读,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3.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二、课文讲授
1.解题
诗题哪里告诉我们这首诗与战争有关?这个诗题还告诉我们什么?
十五岁被征去当兵。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
十五从军?回家后情景?
让我们带着疑题来学习这首诗。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疏通诗意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三、深入分析
1.品诗句,悟诗情
昔日的朝气蓬勃、稚气未脱的少年从军65年之后已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翁了,为什么他十五岁就要去从军呢?回家后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思考这两个问题,请大家仔细默读诗歌,然后小组交流。
(1)诗歌开头就告诉我们“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十五岁就去当兵: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久服役
这漫长的65年里,他是在哪儿度过的?在这65年中,他想回家吗?这里有一个字,告诉我们他很想很想回家,哪个字?
始
请读出他想回家的强烈渴望。
(2)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可回家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老人心情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