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11(2份)
- 资源简介:
约2640+2810字。
“国际化”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9月27日晚,璀璨的灯火将再次照亮文化圣城 济宁曲阜的上空,2017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帷幕正缓缓升起。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一场国际盛会,以传承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吸引着海内外万千游人纷至沓来,在连续成功举办了33届后,大家期待再次迎来一场丰富精彩的国际文化盛宴。
三十余载的办节史告诉人们,凡成功举办一次孔子文化节,既是向先师灵魂靠拢,更是人类德行的回归。回归仁德,是为了不忘初心,而只有将仁德发扬光大,方得始终。每一年的孔子文化节都有变化,从每一次创新中也许窥得见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迹,这不仅是一次节会,更不是无端的聚集,是全世界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闻材料类材料作文。“孔子文化节” 代表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当今的“孔子文化节”已不仅限于中国,成了世界性的文化盛会。不论是“人类德行的回归”还是“人类文明进步”,体现的都是“全世界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可见,材料所传递的信息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由中国走向世界,它承载的文化意义正在日益国际化,这既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
文化国际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 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在写这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文化国际化过程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国际化体现的是国家实力的增强。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的部分,要走出国门,就离不开国家硬实力的增强,所以国际孔子文化节体现了中国实力在国际上的日益增强。
2.“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举办体现了多元
……
“ 多元思维”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在看一则新闻:网络小说的剧情、感情线惊人的相似,甚至连语句都一样。女主一不小心穿越回古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终成长为皇妃;男主突然得到某种神功,人生开挂,摇身一变成大赢家……其实,他们可能都使用了一种“写作神器”。X X快报记者了解到,从人物设定到剧情走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瞬间码出千字,这种“写作神器”涉及侵权么?它的到来究竟是福还是祸?
A同学说:太难以置信了,原来我们看的许多网络小说是这样写出来的!机器写的东西,有多少真实情感在里边?B同学说:这种模式性的写作根本没有什么创作可言,“写作神器”会毁掉文学创作的,以后还会有“诗人”“作家”吗?C同学说:如果这是真的,只能说是“人工智能”攻城略地的又一次胜利,却是人类节节败退的又一个例证。D同学说:“人工智能” 毕